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信息索引號 | 014006438/2023-01675 | 生成日期 | 2023-04-12 | 公開日期 | 2023-04-12 |
文件編號 | — — | 發布機構 | 無錫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
效力狀況 | 有效 | 附件下載 | — — | ||
內容概述 | 2023年政府工作重點 |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四屆三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根據市委十四屆四次全會、市委工作會議安排,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錨定“高于全省平均、穩牢全國位次”目標,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無錫新實踐、在新征程上更好地“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爭當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城市范例開好局、起好步。
綜合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新增就業13.5萬人,外貿進出口穩中提質,實際使用外資38億美元,節能減排、水和大氣環境質量等約束性指標完成省下達目標,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保持基本穩定。新的一年,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堅持穩中求進,著力筑牢經濟發展基礎。牢牢把握穩字當頭、敢字為先,突出“穩增長、強信心、護主體、增動能”,以有力有效舉措提振市場預期、社會信心和發展動能,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
推動消費持續恢復。充分發揮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圍繞重要節點持續打造“太湖購物節”系列活動,著力塑造城市消費品牌,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全國放心消費示范城市、國家新型消費示范城市。研究出臺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增量政策,用好高品質住宅、房票、消費券等有效手段,激發釋放消費意愿。實施65項年度促消費重點項目,推動商業餐飲、批發零售、文旅休閑等消費加速回暖,做旺“夜經濟”,聚攏煙火氣。強化線下商圈展會和線上直播電商等平臺聯動,加強文商體旅娛等深度融合,以新場景催生消費新熱點。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實施“數商興農”“快遞進村”工程,推進大型農批市場布局優化和倉儲物流設施建設,盤活供銷社系統資源,促進工業品下行、農產品上行。
提升項目建設實效。充分發揮有效投資對優供給、拓需求、穩增長的關鍵作用,緊盯項目建設“五率”“四個維度”“三張清單”,深入實施年度開工項目、竣工項目、招商活動、科創載體、保障性租賃住房“五百工程”,確保入選省重大項目數量、投資量進一步提升,市重大產業項目完成投資1400億元。健全“市級統籌、板塊為主”招商機制,建強日韓、歐美、新加坡等對外招商網絡,持續對接重點央企、世界500強、實力民企、金融機構、高校院所,梳理推動與央企既有合作事項落到實處,注重“一把手”招商、產業鏈招商、資本招商,新備案超10億元產業項目80個以上,其中超50億元15個、超100億元8個。編制實施政府投資項目三年計劃,用足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中長期貸款、專項債券等,形成更多投資實物量。滾動發布面向民間資本重點項目清單,完成新基建重點項目投資超200億元。
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充分發揮企業在穩就業、穩運行、穩大盤中的主力軍作用,積極助企惠企強企,幫助穩定生產、開拓訂單、提速發展。著力破解企業發展中的資金融通、用地用能等難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市場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輕資產公司等支持力度,持續開展產業鏈供應鏈配套對接活動。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梯度培育計劃,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0家以上,積極推動“個轉企”“小升規”,新增規上工業企業500家以上。出臺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提升資本市場“無錫板塊”活躍度和整合配置能力,支持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并購重組,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15家以上。弘揚新時代錫商精神,引導企業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支持企業挺進各類500強榜單、向世界一流企業邁進。實施本土企業深耕工程、知名鄉賢回歸工程,加強新生代企業家隊伍建設,立穩筑牢工商名城“頂梁柱”。
(二)堅持創新驅動,著力塑造新動能新優勢。統籌推進科教興市、人才強市、創新驅動發展,更加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和政府組織作用,發展高水平科創,集聚高素質人才,辦好高質量教育,促進“關鍵變量”加速成長為“最大增量”。
支持企業當好創新主攻手。加強對創新型領軍企業的集成支持,鼓勵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高等級重點實驗室10家。狠抓創新型企業培育,力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分別突破12000家、6500家,新增雛鷹、瞪羚、準獨角獸企業1400家以上,招引落地科技企業8000家。深化產學研合作,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在企業落地轉化。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研發投入后補助等政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力爭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1.8%以上,新認定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300家以上。
做強產業科技創新生態圈。協同推動環太湖科創圈建設,健全太湖灣科創帶建設運作機制,提速建設梁溪科技城、蠡湖未來城等科技新城。融入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支持濱湖籌建省級高新區、宜興創建國家創新型縣(市)。聚焦集成電路封測領域打造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雙中心”,積極爭取布局太陽能光伏等領域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支持太湖實驗室承擔更多重大戰略任務,支持國家超算(無錫)中心迭代升級。組建市產業創新研究院,新增新型研發機構10家以上。積極爭取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實施“太湖之光”科技攻關計劃,用好“揭榜掛帥”“賽馬”等有效模式,探索完善科研經費包干制、研發風險共擔機制和科技創新券通用通兌試點。制定形成科創載體規范配置清單,新增投用功能完備的科創載體160萬平方米、科創孵化載體50家以上。深化與12家高校未來技術學院合作,辦好未來技術合作長三角(無錫)峰會。發揮天使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完善科技信貸風險代償機制,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增強教育優先發展實效性。制定實施在錫高校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聚焦產業體系和產業鏈需求引進“雙一流”高校在錫設立研究院,提升有組織科研實效。支持江南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學科”,會同東南大學實體化做強無錫校區微電子等整建制學院,支持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高質量發展,推動無錫學院、太湖學院提升辦學層次。加快市職業教育條例立法,實施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五項行動,支持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升格。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新建中小學幼兒園30所,推進普通高中國家級“雙新”示范區示范校建設,加強中小學工程教育,提升中小學課后服務滿意度,確保集團化辦學覆蓋率超過60%;完善流動人口子女入學政策,確保應收盡收,爭創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范區。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效銜接,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著力構筑優秀人才集聚地。依托太湖人才計劃、人才峰會“雙品牌”,加強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技能人才的“引育用留”,引進創新創業人才(團隊)項目200個以上,努力打造國家級高水平人才集聚平臺。推進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推出國際人才公寓9000套(間)以上,大力提高在錫高校學生留錫就業比例,引進大學生10萬人以上,推動高素質常住人口更好更快集聚。
(三)堅持實體為本,著力建強現代產業體系。積極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瞄準新領域新賽道更大力度調結構快轉型,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影響力。
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圍繞“465”現代產業體系,按產業集群分類建立推進專班,建強“3010”重點產業鏈,出臺各產業集群及首批重點產業鏈三年行動計劃,全力建設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加快發展物聯網,做強智能傳感器和車聯網、工業互聯網“一感兩網”,建強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持續鞏固提升產業領航之勢;制定落實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著力鍛長板、強弱項、抓變量,優化“核心三業”結構,做大裝備材料支撐,加快“兩圈兩鏈”建設,加緊布局光(量)子芯片新賽道,著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持續建強生物醫藥產業示范園區、培育園區,加強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和高品質仿制藥研發,升級擴容特殊食品產業生態圈,加快P3實驗室、“兩檢驗室”建設,力爭產業規模突破1900億元;大力發展工業軟件和信創產業,力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規模增幅達15%。搶抓新能源產業發展“風口期”,加快集聚新一代光伏、動力電池、氫能儲能等前沿項目,支持優勢產業技改提升。圍繞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導體等未來產業,持續導入高水平領軍團隊和高成長性企業,爭創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國家未來產業試驗先導區。全面推動“產業集群+特色園區”發展,聚力打造15家集聚度高、承載力強的特色產業園。實施質量品牌“雁陣”工程,爭創質量強國標桿城市。堅持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都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產業基礎再造、重大技術裝備攻關等工程,大力支持傳統行業企業加快轉型、再創輝煌。
打造現代服務業高地。發揮現代服務業對城市能級的帶動支撐作用,編制新一輪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完善重點企業庫、項目庫、集聚區庫,力促規上服務業營收增長7%以上。深化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設,大力推進制造業服務化,持續做強現代物流、人力資源、研發、會展、專利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數字文化和創意設計產業。支持平臺經濟發展,積極招引頭部企業。出臺總部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支持本土企業總部化發展。加強與頭部基金戰略合作,構建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投資基金體系,力爭注冊基金總規模突破5000億元。支持環古運河中心城區、蠡湖周邊地區和馬山國際健康旅游島發揮優勢、做特做強,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新亮點。
加速數字化轉型步伐。強化核心產業引領、應用場景牽引、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支撐,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突破7000億元,努力建設“數實融合”示范市。加大政府側、企業側投入,推進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建設,支持企業探索大規模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產業細分領域專業服務商20個,完成3000家企業數字化診斷,打造1000個智能制造標桿,推動中小企業實施輕量化改造項目100個。推進產業、政務、城市治理等方面數字化轉型提速提效,特別是圍繞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出行、就醫、停車以及惠企服務等領域,打造務實可感可持續的標志性應用場景。加快長三角(無錫)馬山數據中心、雪浪算力中心等建設,推動全光網、5G接入向企業端、用戶端延伸,積極創建“IPv6+”創新之城,組建市大數據集團。圍繞“數據、算法、算力、應用”和“物聯、數聯、智聯、場景”,做優做活做強數字生態。
(四)堅持改革開放,著力激發內在動力活力。強化改革開放雙輪驅動、縱深推進,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扎實推進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強化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放大國企在資產盤活、資本運作等方面撬動作用,促進國資提升城投水平、增強產投能力、擴大科投規模。推進自然資源要素配置改革部級試點,穩步實施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嚴格工業用地轉讓監管,深化工業企業資源利用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引入村集體、市場主體參與整治騰退低效用地,力爭盤活更新產業用地1.8萬畝以上。完善統計監督機制,精心組織開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支持無錫經開區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改革。加快完善新型投融資機制,整合運用REITs、EOD、TOD、ABS、權益融資等多元化投融資模式。
拓展開放深度廣度。深化全方位、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更大力度引進來、走出去,為外商來錫貿易投資提供最大便利和最優環境。著力穩外貿、提質效,穩定提升民企貿易、一般貿易、外貿新業態和服務貿易比重,大力發展跨境電商、保稅檢測維修、離岸貿易,推進海外倉全球布局和資源對接,支持“一板塊一特色”品牌出海;實施“千企萬人海外商洽拓訂單行動”,持續提升物流、信保、金融、通關等方面便利度,加強對外貿重點企業的跟蹤服務。推動外資提質上新,穩步提升制造業外資和重特大項目比重,加強對重點外資項目的清單化專班化服務,鼓勵引導優質外資加大利潤再投資力度、研發投入強度和總部化基地化發展程度;依托對日韓、歐洲、新加坡等地經貿合作優勢,積極探索構建國家級高水平合作平臺,力促歐盟項目創新中心東部中心加快落地。努力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支持柬埔寨西港特區等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取得更多標志性成果,支持龍頭企業圍繞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加強海外合作和投資布局。推動各類開發區競相發展、爭先進位,加快自貿聯動創新區建設,放大集成電路產業國際供應鏈創新試點成效,支持無錫高新區、錫山區攜手打造數字型綜保區。加強國際友城交流和友好學校、友好醫院建設,持續辦好無錫“國際月”暨國際賞櫻周等活動。
打響營商環境品牌。堅持“無難事、悉心辦”和“有事必到、無事不擾”,出臺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社會信用等基礎制度,促進要素資源高效自由流動,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城市。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像尊重科學家一樣尊重企業家,完善政府和企業家定期座談、部門與企業面對面等機制,發揮好企業護商專員和商協會作用,及時回應解決企業關心的融資、環保、安全、要素保障等問題,以實打實的政策、心貼心的服務贏得信任、共創未來。建強用好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深化企業開辦“110”改革,放大“三提三即”改革實效。建強惠企通服務平臺,實現政策精準推送、扶持“免申即享”、政企隨時互動。提升“互聯網+監管”效能和規范執法水平,創建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
(五)堅持統籌協調,著力提升城市發展能級。突出區域一體、市域一體、城鄉一體,持續推進一體化發展和大樞紐建設,以繡花功夫抓好城鄉規劃建設管理,不斷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和發展能級。
融入區域發展大局。深入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服務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無錫行動方案,推動全市域、全方位接軌融入。深度參與全省“1+3”重點功能區建設,深化蘇錫常、錫常泰、錫泰湖合作聯動,落實蘇錫協同發展六大戰略性合作工程,建設錫常協同發展先行區。大力推動市域各板塊競相發展,支持江陰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縣域示范、宜興打造區域性國際化中心城市、無錫高新區打造現代化國際化建設先行示范,支持梁溪打造現代化精彩城區、錫山打造高質量全面發展示范引領區、惠山打造踐行新發展理念模范區、濱湖打造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活力灣區魅力城區、無錫經開區打造新發展理念全域實踐區;更大力度推進錫澄、錫宜協同發展區建設。加快新一輪功能區布局和經濟發達鎮改革,“一區一策”、因地制宜推進區鎮合一,進一步打開基層發展空間。加力建設長三角—粵港澳(無錫)科創產業融合發展區,健全與粵港澳長效合作機制,推動各類合作產業園、離岸孵化器、科創飛地等發揮更大作用。高質量推進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對口合作,打造南北共建省級創新試點和特色園區。
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統籌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城市更新總體規劃,協同抓“點”、聯“線”、擴“面”,爭創國家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加快推進更新改造,創新開展城市體檢,高質量完成150個老舊小區570萬平方米改造任務,完成既有住宅電梯加裝300臺,爭創國家級城市更新試點。實施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八大攻堅行動,接續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推進30條背街小巷品質提升,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廳30個,新改建城鄉公廁220座,改造老舊供水管網50公里,完成30公里架空線整治,建設更高水平城市配電網。加快梁溪生活垃圾轉運站、惠聯餐廚廢棄物處置擴建等項目建設,實現建成區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新改建精品游園、口袋公園、社區公園等50個,加快惠山等“顯山透綠”,加強城市雕塑布局建設,創成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完善綜合交通體系。加力推進“雙聯雙提”工程五大行動,打造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適應、相促進的現代化物流樞紐示范城市。加快構建外聯內暢公路網,持續抓好“四路”及錫澄“三高四快七干線”、錫宜“兩高兩快兩干線”路網建設,加快推進錫澄路快速化、新錫路快速化北延工程、宜馬快速通道等項目。推動城市快速中環加快成勢,持續打通市際市域斷頭路、攻堅蠡湖大橋等交通擁堵點,開工建設錢榮路等快速路,推動高浪路快速化改造一期、312國道錫山段盡快通車。開工建設地鐵6號線,加快錫宜S2線建設,實現錫澄S1線試運行,推動鹽泰錫常宜鐵路開工建設、南沿江鐵路建成通車。持續提升蘇南碩放機場貨運功能,加快機場改擴建工程和國際郵件互換局建設,支持本土貨運航空公司加速起步,加快集聚知名物流企業,爭創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做大做強無錫西站物流園,盡快開行中歐始發國際班列。推動無錫(江陰)港開通國際近洋航線、打造“百萬標箱”強港,建成投用新安港與上海港聯動ICT項目、向10萬標箱內河港邁進,扎實推進京杭運河、錫澄運河、錫溧漕河等“六航齊治”。加快公交地鐵兩網融合,持續提升公交出行分擔率,爭創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建設高標準農田6萬畝,爭取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持續提升糧食穩產保供和收儲能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健全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扎實推進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強化科技興農,建強省農科院無錫分院,開展太湖“三白”、長江“三鮮”、河蕩“三青”種業資源創新中心建設。探索集體經濟轉型發展新路徑,完善農民穩定增收機制,確保相對薄弱村集體收入全部達超250萬元、人均年村級可支配收入達超1000元。全面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寧錫常接合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建成10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強鎮、村公共服務網絡,推進教育、醫療、商業、休閑等設施建設。
(六)堅持綠色低碳,著力打造美麗中國范例。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更大力度推進綠色發展、低碳轉型、內涵提升,持續彰顯城市魅力吸引力。
全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狠抓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抓好長江經濟帶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回頭看”,毫不松懈加強長江“十年禁漁”。開展新一輪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年度完成投資超100億元、生態清淤280萬立方米,啟動蠡湖及支浜水環境深度治理,深化涉磷涉氮涉酚企業整治提升,力爭突破藻泥污泥無害化處置、商業化利用,實現更高質量“兩保兩提”。實施新一輪美麗河湖行動,扎實開展全域排污口排查整治,確保國省考河流斷面水質全部穩定達標、552條重點河道水質優III比例超過90%,新建成美麗幸福河湖360條。開展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行動,推動國有燃煤電廠率先啟動最優排放提標改造,強化涂料、印刷、包裝等行業深度治理,推動空氣質量一年更比一年好。深化“無廢城市”和國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組織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接續推進生態環境基礎治理能力提升67項重點工程,啟動主城區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二期工程,深化老城區、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推動城鎮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達到90%左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100%。完成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實現林木覆蓋率、自然濕地保護率穩中有升,推動魚池生態化改造、農田退水循環利用。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和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工作。深入實施“雙碳”十大專項行動和新一輪專項行動,聚焦零碳技術、低碳企業、近零碳園區三大重點,推動生產端、消費端、環境端融合,高水平規劃建設中瑞低碳生態城、零碳科技產業園、創新零碳谷,爭創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分類整治“散亂污”企業,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推行工業園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全面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提升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成效,推廣光儲充一體化等應用場景。新建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樁4050個、換電站15個,打造城市三公里“充電圈”。
更好彰顯文旅融合魅力。深度參與環太湖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著力提升“樂游無錫”活動品牌,加快建設“兩山一灣”等重大文旅項目,大力發展數字文旅,打造文旅科創產業集聚區。做精做強無錫山水文章,建好用好大運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扎實推進“兩河”整治提升,策劃打造精品水上旅游、水上競技和軍嶂古道、龍山步道等時尚健身品牌。加快市文化藝術中心、美術館、交響音樂廳等重點文化設施和鴻山、闔閭城遺址公園建設,規劃建設城市精神展示館。堅持創新供給、創造需求雙向發力,實施“百匠千品”非遺傳承創新工程,擴大錫劇、紫砂、惠山泥人、精微繡、留青竹刻等影響力,讓非遺傳承有奔頭、有未來。加快編纂《無錫史》,辦好太湖讀書月活動。
(七)堅持共富導向,著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始終站穩人民立場,著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共同富裕幸福美好城市。
著力擴就業促增收。制定落實推動共同富裕行動計劃,研究形成進一步提高就業質量、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的有效舉措。健全勞動者工資決定、合理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持續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城鄉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更大力度落實創業扶持政策措施,實施創業基地能力提升計劃,擦亮“創響無錫”品牌。完善大培訓工作格局,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0萬人次。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落細落實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統籌商業、養老、醫療、社保等便民事項,整合構建“15分鐘為民服務圈”。擴圍繳費困難群體貼息續保政策,全面推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集體補助試點。扎實開展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3610”行動,統籌打通社會救助體系,完成市救助管理站異地建設,推進市殘疾人綜合服務基地二期建設。強化穩價保供,保障好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加強慈善總會、基金會、志愿服務機構等融合互助,構建大慈善格局。新開工(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超3萬套(間),建成共有產權保障房1500套以上。促進多層次醫保銜接,完善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積極發展商業保險。
深化健康無錫建設。實施高水平醫院建設專項行動和醫療科技能力提升三年行動,爭取更多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國字號”平臺在錫設立分中心。支持各大醫院與上海醫療機構深化對口合作,做強江大無錫醫學院、南醫大無錫醫學中心,加快市婦兒中心、江大附院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新瑞醫院二期等建設,組建市醫療康養集團。進一步做實做優分級診療體系,推動醫聯體醫共體緊密型實質化運作,提檔升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加力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和遠程醫療,實現二級以上醫院“醫學影像云服務”全覆蓋。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設立國家標準化癌癥篩查與早診早治無錫分中心,啟動45周歲以上人群癌癥防控全周期管理。開工建設市奧體中心,利用閑置用地建設公共體育設施項目100個以上,辦好錫馬、環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精品賽事,打造運動友好型城市。
聚力關愛“一老一幼”。實施積極的人口發展戰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大力實施托育服務擴容行動,落實好新建住宅小區配建托育服務用房,新增普惠托育機構20家、托位數3000個,建成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5個,爭創國家兒童友好城市。開展“錫心醫養”社區居家“332”服務行動,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養老服務中心、呼叫服務中心“三中心聯動”,擴大家庭病床、家庭照護床位、養老床位供給,打造“家門口的醫養服務”;實現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全覆蓋,開展困難家庭適老化改造1500戶以上,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加快無障礙設施建設,新建和提升社區(村)助餐點80個,建設老年友好型城市。
(八)堅持安全發展,著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切實增強底線思維、憂患意識,常態化開展安全穩定風險排查化解,全力筑牢安全底線防線,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盯緊抓牢安全生產。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緊盯危化品、城鎮燃氣、消防、自建房、建筑施工、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隱患排查,實現全市燃氣居民用戶“管閥”更換全覆蓋,實現對高層建筑、商場市場、“九小”場所等消防排查整治全覆蓋,持續壓降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深化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試點,協同推進城市內澇治理和海綿城市建設,推進京杭大運河堤防加固等防汛重點工程,提升極端災害天氣應對能力。
完善社會治理體系。鞏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建設成果,扎實推進信訪突出問題攻堅化解,用心用情做好“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堅持服務基層、大抓基層,深入實施“精網微格”工程,深化推動“五社聯動”和“城管進社區”,配強社區服務保障力量。開展國有物業進駐老舊小區“回頭看”,加強行業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和信用管理,推動建立業委會或物管會,不斷提升物業服務群眾滿意度。
全面建設平安無錫。持續夯實基層基礎,抓實抓好金融、就學、欠薪、預付卡、房地產等領域風險防范,全力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促進上市公司平穩健康發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壓實基層“三保”責任。深化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創建,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依法嚴懲違法犯罪,鼓勵激勵見義勇為,筑牢網絡安全屏障。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爭創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強國防動員,深化全民國防教育,持續提高雙擁工作水平。
來源:無錫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