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iokwe"><acronym id="iokwe"></acronym></rt>
  • 
    <abbr id="iokwe"><source id="iokwe"></source></abbr>
    <rt id="iokwe"><acronym id="iokwe"></acronym></rt>
    <abbr id="iokwe"></abbr>
    <rt id="iokwe"><acronym id="iokwe"></acronym></rt>
    繁體版 English EN
    手機客戶端 無障礙瀏覽 長者版

    提示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市政府信息公開目錄 > 規劃計劃 > 正文

    2024年政府工作重點

    文字大小: [ ] 瀏覽次數:

    信息索引號 014006438/2024-01123 生成日期 2024-03-01 公開日期 2024-03-01
    文件編號 —  — 發布機構 無錫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效力狀況 有效 附件下載 —  —
    內容概述 2024年政府工作重點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按照省委十四屆五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目標要求,根據市委十四屆六次全會安排,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落實“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錨定目標、奮發進取,扎扎實實、踏踏實實,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多作貢獻,不斷譜寫“強富美高”新無錫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綜合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左右,固定資產投資455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5%左右,外貿進出口穩中提質,實際使用外資38億美元,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省定范圍內,節能減排、水和大氣環境質量等約束性指標完成省下達目標,糧食產量保持基本穩定。

      新的一年,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聚力穩定經濟運行,堅決當好重要壓艙石。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延續迭代穩經濟運行、穩市場主體政策措施,更好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夯實企業支撐。高度重視和發揮企業在穩增長、促就業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壯大新時代錫商隊伍,鼓勵支持更多企業堅守實業、精耕主業、引領行業、勇創大業。加強“鏈主”型企業、頭部準頭部企業引育,支持本土企業做大做強、提質發展,鼓勵龍頭企業發揮“頭馬效應”,推動我市企業各類榜單入圍數穩中有升。深入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三賦”行動,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0家以上,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5家。加強中小微企業服務指導,持續推動“個轉企”“小升規”“小升限”,新增規上工業企業500家以上。支持大企業孵化生態圈、投資鏈接上下游企業;舉辦產業鏈對接活動100場以上,持續完善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

      做大項目增量。更加突出開工、竣工和實物工作量,加力推進省重大項目建設,市重大產業項目完成投資1450億元、其中工業投資超1000億元。強化產業鏈招商、“一把手”招商、資本招商、機構招商、鄉賢招商,新備案超10億元項目80個以上,其中超50億元15個、超100億元8個,市重大產業項目新開工110個、竣工100個。發揮政府投資帶動放大效應,強化政府專項債券、特別國債項目和政策性資金爭取,加快布局一批新型基礎設施。深化央地合作,“一企一專班”服務推動投資落地。落實促進民間投資12條措施,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努力讓民間資本愿投、敢投、快投。

      激發消費潛力。制定新一輪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創建行動計劃,持續辦好“太湖購物節”,完善提升商圈、商業街區、綜合體業態功能,促進“老字號”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傾力打造“美食之都·購物天堂”,爭創全國放心消費示范城市。順應極致化消費升級趨勢,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水上消費,促進汽車、家電等消費品以舊換新,積極培育智能家居、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消費新增長點;著力打造首店首秀、夜經濟,供給更多沉浸式、體驗式消費場景。優化完善政策措施,加強加快高品質住宅建設,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實施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加快恒隆二期、K11購物藝術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遷建。出臺支持平臺經濟發展實施意見,完善電子商務扶持政策,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會展經濟、直播經濟。

      強化金融賦能。加強“科技—產業—金融”高水平循環頂層設計,推動金融機構存貸款規模突破5萬億元,鞏固提升制造業貸款占比,力促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增長12%,發放“錫科貸”“蘇科貸”100億元以上。出臺金融支持科技型企業政策措施,有力提供面向初創期、輕資產、無利潤等成長性企業、中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強投貸聯動、投債聯動、投保聯動,推動資本和信貸投早投小投長投創新。發揮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在錫服務基地作用,力促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數量保持全省前列;落實上市企業再融資和并購重組支持政策,實現50億元以下市值公司“一對一”研商服務全覆蓋。發揮基金的風口引領、項目研判、企業引進等綜合作用,積極對接專業基金以及中東國家等主權基金,力爭年新增注冊基金超千億元。全面強化金融監管,有效治理惡意拖欠賬款和逃廢債等行為。

      (二)聚力強化創新驅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發揮企業主體地位和政府推動服務“兩個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以創新驅動的內涵式增長推動無錫高質量發展。

      育強創新主體。制定實施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行動方案,支持企業深度融入、精準切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努力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支持國有資本、龍頭企業、專業基金參與創新孵化器建設,招引落地科技型企業1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達1.4萬家,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支持把更多實驗室建在企業中,新增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超500家、布局建設企業主導牽頭的市級重點實驗室10家以上,推動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比重持續攀升,來自企業的發明專利授權量占比達到75%以上,為企業配備“最強大腦”和“科研招牌”。制定企業創新聯合體建設實施方案,支持細分領域骨干民營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組建生態型、任務型、平臺型創新聯合體10個,讓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要出題人、牽頭答題人、閱卷評判人。

      建好載體平臺。強化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引領作用,扎實推進環太湖科創圈建設,爭取更多創新平臺、重大項目落戶太湖灣科創帶,完成梁溪科技城、蠡湖未來城等新城投資170億元以上,建成投用功能完備的科創載體160萬平方米。加快創建國家集成電路封裝測試技術創新中心,全力支持太湖實驗室承擔國家戰略科技任務,著力爭取省“應用基礎研究特區”試點。制定落實支持市產業創新研究院建設專項政策,統籌摸排企業真實有效需求,強化對新型研發機構的規劃引領、主體引育、發展引導和撥投評估,推動重點產業鏈新型研發機構全覆蓋,打造“科技創新服務體”和“產業技術加速器”。加力發展院所經濟,“一院一策”“一所一園”打破院所與社會、企業的“圍墻”,放大技術溢出、人才溢出、“公司溢出”效應。加快山水東路科創谷規劃建設,協力打造標桿示范。

      優化科創生態。強化市科技創新委員會職能作用,深化科技及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提高科技企業在規劃、政策、決策中的參與度,加大對企業應用研究、應用引發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支持力度,推動“有目的創新”與“有組織創新”融合共進。迭代編制“卡脖子”技術清單,務實推進“揭榜掛帥”“賽馬制”等科研項目組織,實施產業前瞻及關鍵技術研發、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00項以上。聚焦科技成果“最初一米”和轉化“最后一公里”,以市場化程度、企業參與度不斷提升技術成熟度和轉化成功率,組建技術轉移聯盟,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基地,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600億元。加強知識產權高水平創造、保護和運用,加大商業秘密保護力度。升級提質太湖人才計劃和太湖人才峰會,建強建優市人才集團,引進創新創業人才(團隊)200個以上,打造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深化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落實高校畢業生留錫率掛鉤支持政策,新引進大學生10萬人以上。

      (三)聚力強鏈補鏈延鏈,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持固本培元興新,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優勢產業鞏固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全面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提優整體競爭力。實施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推動“465”現代產業集群和“3010”重點產業鏈建設走深走實。更大力度對接頭部企業、“鏈主”企業,鼓勵引導企業向終端產品轉型,建設認定特色產業園區15家以上,實現重點產業集群發展促進機構全覆蓋,進一步提升物博會及集成電路、生命健康、新能源等品牌活動影響力。把傳統產業作為必須堅守的基本盤,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為牽引推動設備更新,支持引導輕工、紡織、化工、建材、機械加工等傳統行業企業加快向技術工藝高峰攀升、向價值鏈高端邁進、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向海外全球化布局。制定落實未來產業培育發展實施意見,全力搶拓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商業航天、人形機器人、合成生物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強化前沿技術、示范企業、科創園區、應用場景、標準規范“五大布局”,更好以未來產業開創產業未來。全面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競爭力,培育兩業融合發展標桿。

      提高全局顯示度。深化物聯網“一感兩網”建設,加強制造業、交通物流、城市治理等領域應用牽引和供需對接,高標準推進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車聯網先導區建設,推動物聯網產業集群向世界級躍升。持續引育落地芯片設計、IDM、第三代半導體項目和細分領域頭部企業,建成投產長電微電子二期、先科半導體等重大項目,奮力在先進封裝、特色工藝、國產裝備領域為全局構筑戰略支撐,爭創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支持生物醫藥“鏈主”企業提速發展,打通“學術—創新—產業”融合轉化路徑,做強創新藥、研發服務外包、特殊食品等特色優勢,做大做厚企業矩陣。聚焦EDA、CIM、CAX等工業軟件發展,深化省級信創先導區建設,力促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增幅達10%。用好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政策,加力推進中能瑞新、弘元綠能等重大項目,加快新型光伏電站、氫能車船、虛擬電網等應用場景建設,規劃建設超充站快充站4000個、建成3公里汽車充電服務圈。支持節能環保、特色新材料、汽車及零部件等優勢產業打造“殺手锏”、煥發新活力,鞏固提升全國位次。

      提速推進數字化。全方位打造數實融合強市,深入實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加速行動,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2.2%左右。加力實施數字化免費診斷、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全覆蓋,推廣100個以上“小快輕準”解決方案,開展200家“升級版”企業數字化深度診斷,完成企業智能化重點項目投入240億元。加快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建設,實施20個年度重點場景。注重以“網聯”放大“智改數轉”效應,協同推進算力提升、算法突破,加快建設城市新型算力中心,統籌算力券支持大模型發展,推動5G、千兆光網、移動物聯網深度覆蓋。加強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健全數據流通交易管理體系,培育數商120家以上。

      (四)聚力深化改革開放,全力暢通內外雙循環。堅持在改革中激發動力、開放中厚積活力,聚焦重點、破除堵點,形成更多引領性標志性成果,推動經濟循環更為精準高效、暢通有序。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積極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促進資源要素高效流動。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動國企做強做優主業、增強核心功能,全力抓產業、防風險、促改革。加強工業企業資源利用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等試點,打造節地改革升級版。全面推開功能區建設,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打造一批示范性功能區。制定實施產業空間優化煥新行動方案,強化“產業園區+連片凈地+工業上樓”,打造50個重大產業集中連片區、50個新型工業集約聚合區。深度挖掘新生產要素,持續擴大基于數據、技術和制度創新的異質性資源投入。規范實施機構改革,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動職能配置更優化、運行管理更高效。

      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堅持“無難事、悉心辦”,突出小切口、抓關鍵,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打造“投資無錫”標志品牌,更多體現在落地好項目大項目、提升企業獲得感滿意度上。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傾力支持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經營主體,培育一批標桿民營企業,落實好市場準入、要素保障、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舉措,減少多頭執法、重復檢查,更加注重一線企業的微觀感受,力促民營企業增強信心、放手發展。深化“一網通辦”“三提三即”等改革,推行“高效辦成一件事”集成服務。健全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持續完善“三專班一平臺”服務體系,搭建用好企業家服務熱線,完善政策和服務的跟蹤落實、評估提升,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專業服務、增值服務。

      提升開放發展能級。落實建設世界聚合力雙向開放樞紐無錫行動方案,深化推進全方位、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落實貿易便利化舉措,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探索設立國際商品交易中心、貨物集散中心等平臺,實施自主品牌產品、終端產品出口激勵計劃,提高“錫品錫貨”市場占有率;深化“跨境電商+產業帶”發展模式,創新發展數字貿易,推動市場采購、保稅檢測維修、海外倉等新業態占比穩步提升;積極應對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鼓勵發展綠色貿易。推動外資拓增量、引總部,開展精準招商“敲門行動”,招引落地更多龍頭型和“實惠型”項目,引導優質外資企業增資擴能、利潤再投、延鏈補鏈、提升能級,推動更多外資地區總部、研發中心和國際功能性平臺布局無錫;建強用好“國際月”等對外平臺,完善加密全球經貿交流服務網絡。推動本土龍頭企業強配置、謀布局,順勢而為加強海外合作和投資布局,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資源整合力、引導力的本土跨國公司;務實推動“一帶一路”產能合作,支持柬埔寨西港特區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范園建設,打造更多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項目。支持新吳、錫山探索聯建新綜保區,加強與海南自貿港務實合作,著力爭取設立自貿試驗區無錫片區。

      (五)聚力優化空間布局,切實增強綜合承載力。堅持服務大局、融入區域,推動市域一體、城鄉統籌,進一步完善功能、塑優品質、提升能級,打造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融入區域一體發展。落實接軌上海大都市圈行動方案,對接融入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提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生態共治等開放協同發展水平。深化長三角—粵港澳(無錫)科創產業融合發展區建設,打造長三角與大灣區戰略聯動走廊支點。積極服務省“1+3”重點功能區建設,深化蘇錫常都市圈發展對接機制,推進蘇錫、錫常協作示范區建設和錫常泰跨江聯動發展。扎實推進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合作,加快無錫連云港工業園區建設發展。實施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加快錫澄錫宜一體化發展,支持城區板塊各展所長,推動市域空間優化、產業互補、功能耦合。

      完善現代交通體系。深化推進“雙聯雙提”工程,著力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加快打造現代化物流樞紐示范城市。開工建設錫太高速、暨南大道西延等市際連接工程,建成通車鳳翔快速路北延、宜馬快速通道等市域一體化項目,集中力量攻堅快速中環建設,提速推進高浪西路快速化改造、312國道新吳段、錢榮快速路一期等節點工程,持續疏解擁堵點、打通“斷頭路”、提升暢行度。謀劃地鐵環線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地鐵4號線二期、5號線、6號線和錫宜S2線建設,運營好錫澄S1線;開工建設鹽泰錫常宜鐵路。加密“通江達海”內河集裝箱航線網,加強無錫(江陰)港與上海港等沿海港口、長江中上游港口的對接合作,開工建設京杭運河無錫段“三改二”工程,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無錫”。加快機場改擴建及配套設施工程,高質量建設國際郵件互換局、DHL國際快件運營中心,與蘇州協力推進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積極優化航線網絡和貨源組織,力爭客貨運吞吐量分別達920萬人次、14.5萬噸。推動中歐班列擴能提效,實現內外貿籠車班列常態化運行,做強西站物流園樞紐功能。

      提升城市功能品質。高質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扎實開展城市體檢,統籌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城中村改造等工程,加強“大板房”等危舊房屋改造,新增既有住宅加裝電梯400部以上,爭創國家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試點;實施改造109個、424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提前完成“十四五”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同時對已改造小區啟動“回頭看”。加快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全面完成國家海綿示范城市創建任務,全力加強城市內澇治理,探索打造地下綜合管廊,推動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深化最干凈城市建設,實施30條背街小巷和25座橋下空間提升改造,實現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全覆蓋;高標準推進蠡湖步道等綠道系統建設,新改建公園游園50個,全力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實施自來水廠工藝改造、直飲水入小區等試點工程,完成二次供水改造項目100個。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大力實施耕地保護“三提兩嚴”行動,深入推進整區域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拓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扎實推動“小田變大田”,建成高標準農田11萬畝,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2萬畝以上,持續提升糧食穩產保供和收儲能力。新建和改造綠色蔬菜保供基地1萬畝,穩定生豬生產和畜禽水產養殖,切實做好“菜籃子”保供穩價。育好用好“新農人”隊伍,深入推進區級科技園、鎮級產業園、村級特色園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生態循環農業、高效精品農業,深化特色產業鏈培育,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做足做好“土特產”文章。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動規劃發展村莊全部啟動現代“美麗農居”建設,打造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100個。穩步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開展村級經濟“雙掛鉤”行動,力促村均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到800萬元。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加快寧錫常接合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

      (六)聚力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擦亮生態高顏值。堅定踐行“兩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

      守護太湖碧水安瀾。堅持把太湖治理作為系統性標志性工程,全面落實“1+9”行動方案,持續強化外源減量、內源減負和生態修復、應急防控、能力提升,實施年度投資超百億元治太項目,更高水平實現“兩保兩提”。緊盯控源截污和減磷控氮,“一河一策”抓好入湖河流治理,全面推進沿河湖污染源排查整治,高水平建設“一圈一帶一區”,建成27塊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加快蠡湖及其32條支浜水環境治理。緊抓生態清淤和活水引流,完成太湖、滆湖清淤520萬立方米,穩步實施和評估湖濱濕地帶試點,暢通太湖引排通道。緊扣科技支撐和規律把握,深入研究太湖治理規律、藻群變化機理、“兩泥”資源化利用路徑,加快建設太湖治理數字化平臺,唱響新時代“太湖美”。

      深化污染防治攻堅。縱深推進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4+1”工程,毫不動搖抓好長江“十年禁漁”。持續推進全域美麗河湖建設和“兩河”整治提升,優化印染產業布局,加強農田退水和養殖尾水治理,全面穩定消除劣Ⅴ類河道和黑臭水體。強化PM_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擴大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范圍,對868家鑄造、水泥等涉工業爐窯企業開展新一輪提標整治,加大全電工地推廣力度,實現空氣質量持續向好。落實“無廢城市”建設任務,統籌推進環太湖地區廢棄物處理利用,建成投運惠聯餐廚廢棄物處置擴建工程。持續提升生態環境基礎治理能力,扎實推進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和太湖新城污水廠三期等工程建設,實現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90%以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正常運行率85%以上。

      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深入實施“雙碳”系列專項行動,聚焦零碳技術、低碳企業、近零碳園區三大重點,全面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加快中瑞低碳生態城、零碳科技產業園等建設,前瞻開展碳足跡認證、綠色認證和綠電溯源,支持建設碳核算服務平臺,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加強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和應用示范,推廣光儲充一體化等應用場景,實施重點節能與循環經濟項目60個以上,新增綠色制造標桿不少于35個。開展大規模國土空間綠化行動,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快太湖植物園、太湖自然資源博物館建設。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損害賠償、綠色金融等政策措施,爭創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扎實推進江陰、宜興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省級試點,支持江陰建設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縣域示范。

      (七)聚力文化強市建設,更好塑造名城新形象。統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創新文化時代表達,提振激發城市IP,建設人文與經濟、歷史文脈與現代文明交融賦能的文化名城,打造新時代人文經濟學的無錫實踐樣本。

      推動文化傳承賡續出新。立足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實施江南文脈“四個一百”工程和無錫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加強鉤沉梳理、守正創新,更好傳承譜寫當代華章。加快推進《無錫史》編纂和“百宅百院”活化利用、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等工程,精心舉辦第四屆江南文脈論壇、中國國際智能傳播論壇,高質量建設大運河和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強用好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榮巷歷史街區。

      推動文化事業普惠出彩。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質量推進精神文明創建,不斷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加快市文化藝術中心、鄉賢文化交流中心等建設,研究啟動無錫博物院、市圖書館改造提升工程,持續提高現有場館運營服務水平。建強用好“鐘書房”等文化空間,爭創全省首個書香城市群。組織“無錫國專”紀錄片等作品攝制,辦好太湖文化藝術季、城市藝術季、全國民族器樂展演、首屆中國公共藝術大展等重點活動。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提質擴面開展送戲、送展覽下基層活動,穩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水平。

      推動文化產業硬核出圈。加快“兩山一灣”等重大文旅項目建設,支持宜興實施“東坡文化”提升項目、打造主題品牌活動,推進小婁巷、清名橋、運河外灘等街區更新升級,持續舉辦文博會,著力打造二胡文化等國樂品牌。加大文化產業專題招商力度,加強無錫旅游策劃組織和推介宣傳,打造更多文旅“拳頭產品”。辦好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大力實施“百匠千品”非遺傳承創新工程,促進錫劇繁榮發展,支持紫砂、泥人、精微繡等傳統文化精品創意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落實文化數字化戰略,培育數字文化產業新業態,以產業生態聚合進一步提升打造地標性數字電影產業園,爭創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示范城市。

      (八)聚力推進共同富裕,攜手創造幸福好日子。統籌考量、一體推進“民生七有”,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身邊實事,更好滿足群眾需求、增進民生福祉。

      多元拓寬富民渠道。制定出臺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政策措施,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堅持減負、穩崗、擴就業并舉,大力支持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扎實推進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3610行動”、全民參保擴面專項提升行動,發揮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大額醫療支出困難對象救助幫扶,努力讓百姓生活后顧無憂。落細落實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扎實推動農民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讓新市民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全力打造教育強市。優化新城、功能區中小學布局,開工新建義務教育學校14所、幼兒園9所,加快4所優質高中建設步伐。支持名校組建教育集團,大力實施“強師行動”,抓緊抓實“雙減”工作,開行、優化學校定制公交線路30條,打造校門口等候區160個。實施本科高校“333”建新提質工程,加力推動江南大學優勢學科和創新資源合作、溢出、產業化,深化與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市校合作,落實太湖學院廳市共建協議,支持無錫學院加快理工類學科建設,建成啟用江南大學江陰校區,推動組建無錫職業技術大學、無錫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無錫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探索推動國際高水平大學合作辦學。推動出臺職業教育條例,建設10所省優秀中等職業學校。完善終身教育體系,辦好老年大學、青年夜校等平臺。

      加快建設健康無錫。制定落實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加快市婦兒中心建設,啟動實施市公共衛生中心、江大附院南院區二期、南醫大無錫醫學中心三期。出臺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若干措施,進一步夯實分級診療體系,明確緊密型醫聯體、醫共體各方責任和任務清單,加強機制創新、打造試點樣板,啟動24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檔升級,推動家庭病床、家庭醫生拓面提質。深化實施醫療衛生“三名”戰略,積極創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發揮好江大醫學院帶動作用,鼓勵我市醫院與上海醫療機構、本地醫藥企業深度合作,提升醫療水平和科研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強化重大傳染病及慢性病防治,在18歲以上常住居民中常態化開展癌癥防控行動,加強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打造南京中醫藥大學直屬附屬醫院及臨床醫學院,打響“龍砂醫派”名片。辦好無錫馬拉松、世界跆拳道等賽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精心呵護重點群體。出臺人口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著力穩定人口規模、優化人口結構。大力實施托育服務擴容提質行動,新增普惠托育機構20家,確保鎮街覆蓋率提升至85%以上、每千人口嬰幼兒托位數達4.5個,建設兒童友好試點社區30個。推動出臺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深化“錫心醫養”社區居家“332”服務行動,新建、提升社區助餐服務點50家,實現城鄉社區養老服務站全覆蓋,開展國家安寧療護試點。出臺無障礙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常態開展獨居老人探訪關愛,為殘疾人提供精準康復服務,加強對環衛工人、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網約司機等群體關心關愛,協同社會力量提供便利。

      (九)聚力加強基層治理,織密筑牢城市安全網。鞏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成果,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以高效能治理保障高水平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緊抓不放安全生產。牢記“安全生產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完善大安全、大應急工作機制,開展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持續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加強危化品、冶金工貿、消防、建筑施工、交通運輸、有限空間等重點行業領域常態化隱患排查,縱深推進火災防控聯合執法、燃氣安全專項整治等重點行動,持續攻堅“兩易一密一新”“廠中廠”“九小場所”等突出問題,提高隱患排查質量,堅決防范事故發生。深化實施自然災害應對能力提升工程,筑牢基礎設施、監測預警、物資儲備、災害救助等防范應對全鏈條,加強救援隊伍建設和實戰演練。

      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深入推進“精網微格”工程,持續加強集宿區人口管理,不斷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推動住宅小區業委會或物管會覆蓋率提高到70%,探索建立質價相符的物業服務價格調整機制,持續提升群眾滿意度。加力攻堅中心城區和重點場所停車難題,新增停車泊位1萬個以上,開通200個“先離場后付費”停車場、新增注冊用戶30萬人,著力緩解江大附院、黿頭渚景區等重點部位停車擁堵。協同健全社工、志愿等服務體系,引導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

      切實守護安定和諧。踐行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開展信訪問題源頭治理三年攻堅行動,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抓好欠薪、就學、房地產等領域風險防范,加強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債務管理。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扎實推進新一輪“雪亮工程”建設,堅決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行為,全力爭創全國禁毒示范城市,傾力守護群眾平安。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創成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提升民族宗教事務現代化治理能力。抓好國防動員、國防教育、退役軍人服務管理等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九連冠”。

    來源:無錫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微信公眾號
    掃碼關注我們
    政務微博
    智能問答
    問答知識庫
    靈錫APP
    錫企服務平臺
    回到頂部
    收起